想着这么一个天才,蜗居在此,能帮一把就尽可能地去帮一把吧?
*
日子转瞬即逝。
在大人们焦急的等待中,伟波和元元相继度过了十二周岁的生日。
这时,学校里也有了变化。
宋老师和黄老师都先后调回了沪上,据说也是去聚丰农场。
到了那里,恐怕也做不成老师了。
黎元元在心里一阵惋惜。
这批高中毕业生,在六七十年代算得上是文化人。可到了八十年代,回到城里时却落伍了。其实不光是她们,就像夏老师那样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不也在仓库里当保管员吗?
在变革初期,一切都显得纷乱而复杂。
很多人,为了户口和粮本,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
即便到了后世,一个上海户口也是顶顶值钱的。
“五一”过后,家里收到了沪上的来信。
信是外公写的,说房子已有着落了,是从一家电影院里借来的。等他们回去后,还可以安排一个人进去做临时工。
田根宝和王慧珍惊喜万分。
去电影院工作,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太多了。
虽然不是正式工,可至少有一个落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