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树都是种植下去期望着以后能够长大成材,只有养蚕的栎树却是个例外。
即便是为了积材,别的树都是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砍去树尖,而养蚕的栎树小树种下去之后,最多让它长上五六年就得从根部把上面的枝干全都砍掉,只留下短短的一段树桩,让它再发出新的枝桠来,等着它再长上五六年,又要砍掉枝干,如此反复伴随着这栎树的一生。
所以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栎树有个特点是年头越久的的树叶子越厚也越硬,长到一定年纪的树叶子小蚕咬不动,无法摄取养分,这自然会小蚕耽误生长,另一方面是树太大的话,站在地上都找不到树上的蚕和蚕茧,这还怎么管理?
当初,村里冬天时候上山砍桩子,开的时候,栎树就会从根部发出紫红se的新芽来,当然头一年发芽的树太嫩,没太大的营养,而且枝桠也太少,不能拿来养蚕,要不然不止耽误栎树的生长,也会影响蚕的产量。
养蚕一般都是挑着砍桩子以后三年和四年树龄的栎树才行,三年的栎树大概长到成年人的胸口那么高,长出的叶子都是嫩绿se的,正好适合养小蚕。
蚕从卵里面孵化出来一共要脱皮四次才能结茧化蛹,脱皮一次叫做一眠。
在这样的小树上养到小蚕三眠以后,村民就从树上把它们搬家,分散开放养到差不多有身高,长了四年的栎树上面。这样的树长出的树叶比三年的栎树叶子硬一些,但是叶子里的蛋白等营养成分也要高一些,这样的树叶才能满足小蚕长大、累积蚕丝蛋白的需要。
一直等到蚕宝宝长成大蚕,腹部甚至有些透明感觉,也不大喜欢吃树叶了,村民就最后一次给它们搬家了。
之前每次给它们搬家都是在小树上面搬来搬去,让它们能够采集到更多的嫩叶吃,这作茧的时候,却需要把它们挪到蚕场山上保留的那些大树上。
柞蚕是在室外养殖的,蚕作茧的时候,正好也是山里面鸟类活动的季节,长期的选择使得柞蚕养成在大树上面结茧的习惯,只要把它们放到大树上面,它们自己就会找到安全的地方,卷起一两片叶子,在中间结成黄褐se,手指粗细的蚕茧。
南方都是养殖桑蚕,长大的桑蚕通体雪白,不过筷子粗细,一寸多长,柞蚕的个头儿可是比桑蚕大得多了,通体绿se或者是黄褐se,差不多能长到七八厘米长,结出的茧子更是比桑蚕的蚕茧大上许多,不过柞蚕丝因为质地比桑蚕粗上一些,而且不易染se,也很容易变黄,所以卖价始终不如桑蚕丝。这蚕也差不多有两寸多长,
养柞蚕的时候经常得把小蚕从一棵树挪到另一棵树上,一方面是为了让小蚕能吃到更多更新鲜的嫩叶,另一方面也是要让这养过柞蚕的栎树能够在剩下的ri子里面好好生长,以免耽误生长更加影响来年养蚕。
以前不懂,因为积温够,村里往往一年在同一片林地上放养两次柞蚕,结果来年的蚕产量始终上不去,还是农技站的下乡指导,村里人才知道这树也需要休息才行,所以再往后,村里面就没有再在养过蚕的林地里放养秋蚕了。
徐毅想着如果在自己这空间里面种植栓皮栎,想必长势也会不错,就算不浇水栽上一年,想必也能够试着剥皮了吧,而这空间里面是不是也能养些柞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