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 校园耽美 > 我在三国加个点 > 第十一章 筹建

!--go-- 在他的计划中,拟组建的乡勇队,应在七百五十人,加上他自己的二百五十人,凑一个千人队整。

放在以前,这么多的人都当得起一句校尉了。这数字可不是他为了凑整好看满足虚荣心想出来的,之所以定这个标准,理由有二:

其一,奕乡目前暂算五千户,按一户三人估算,那么就是一万五千人口,他以前看到过一个文献,除了秦朝征兵率高达25之外,商周为近10,其余各个朝代均在5左右。

既然各代不约而同的选择二十征一的比例,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自己吃不准的情况下,沿用是个不错的办法。

其二,他此次主要是以训练为主,不会影响农忙,比府兵制还宽松,在这种制度下,沿用二十征一的比例对各户的负担较小,对各户的正常运转无碍。

这些乡勇他打算五百人为长矛兵,二百五十人为刀盾兵。

为什么没有骑兵?

没马!

而且骑兵以现在的马具条件,也不是一两年能练出来的。

为什么没有弓兵?

用不起……

弓兵练习的时候,对于弓的损耗率颇高,而一个合格的弓,造价并不低。

长矛兵就简单多了,削木头,削竹都可以,刀盾兵也是,用木刀,木盾就行,做这些的材料简单易得,制作起来也不难,可以直接让应募乡勇的人自备。

乡勇他打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常参加的乡勇,另一种是有从军应征意愿的,对于后者,他打算亲自训练,前者则打算挑选几个步卒什长来负责。

那为什么不用队率?

一个队本就有五十人,再给他分个一百多来训练,要是他们产生不该有的想法,搞小山头,就会凭白多生事端,而什长级别实力都足够压服这些新兵,又不会产生非分之想,是正合适的人选。

刘毅一直认为,保证忠诚的最佳方式就是不给别人背叛的机会,不要让人产生背叛的想法。

那些故意给、甚至是诱惑背叛,还美其名曰考验的行为实属不智,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

而那些由他自己训练的,则是他的亲兵苗子,在这个年代,亲兵很多时候都是跟着主将走的,这些人是主将的班底,是话语权的保证,遇到难啃的骨头,也是主将带着亲兵上阵。

而主将同亲兵的关系非常密切,毕竟这是性命相托,所以经常能听到主将战死,亲兵尽没的传闻。

赵云就做过刘备的“牙门将军”,也就是亲兵队长,这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平时做保镖头子,战时做军事参谋,主公亲自上阵还要负责代打……

魏、吴都学着蜀设立过这个职位,但是没人能担任,所以空置了。就连创建这个职位的蜀国,也只有赵云、魏延两任牙门将军,可见要求之高。赵云、魏延皆是刘备认为可以托付性命之人。

说起魏延,对于魏延之反,刘毅是不信的,魏延能做到牙门将军,他要是反,等于刘备是个睁眼瞎,而且魏延会这么容易兵败?这么容易被马岱所杀?

心灰意冷,无处伸冤,求死罢了。

他就是死在了倚仗信任、恃才傲物,不会做人上……魏延到死,连刘禅的面都没见到……

王弼拿了刘毅给的方略就回到乡民队伍里去了,虽然里面已经很细,但是他还是要自己揣摩揣摩。

如何实施……哪些步骤难做……交给谁比较合适,这些都是要细细思索的,事情做砸了,是对信任自己的乡民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身家性命不负责。

随着两什骑卒的归队,刘毅有乾元境实力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也是刘毅想要的效果,很多人喜欢扮猪吃虎,结果扮久了就真成了猪了。而有时表露出实力来,反而会更好。

这就有点像刘毅前世玩的某款竞技类游戏,玩家普遍都喜欢抱大腿。

如果队伍里面有大神,就算是劣势,也会有坚持下去的想法,大神说别怕我们能赢,其他人也会相信,会跟着上,从而更容易逆风翻盘。

这虽然有大神的水平在内,但是更多的是团队合作加上坚持不放弃的结果。如果没其他人配合,大神也很难一打五。

此世的武将亦是如此,如果手下的部曲都没信心,逢战必溃,留下武将被团团包围,各种真气突刺,万箭齐发,再厉害的武将也有真气耗尽的时候,只能饮恨而亡。

现在看来,刘毅的功夫没有白费,经过那些骑卒的宣传,就算不知道什么是乾元境的人都明白了这三个字的含义,那些士卒看他的眼神都变得与之前不同。

他们这一屯,孤军在外,驻扎在一个坞堡中,他们虽然无法反抗军令,但是也都心中惴惴,惶恐忐忑。

现在则是安心了大半——有乾元境武将镇守的坞堡,起码要有同样乾元境的贼将带队,加上至少五倍以上的兵力围攻才有可能攻破。

他们这军民混杂的队伍,直到傍晚才到了奕乡,中途再没有生出其他波折。

刘毅同王弼招呼了一声以作告别,之后就率队继续前行,进行了约有三里,便见到了一个有围屋环绕的方形城垣建筑,前后开门,门上和堡的四隅建有楼橹,正是奕家堡,其略如城制而规模甚小,与坞字本意如库城小障相符。

奕家堡箭楼高约五丈,围屋高三丈,墙体厚达半丈,为四层楼房,一、二层用青岗石砌成,桐油米浆灌缝,坚硬如铁。

三、四层外壁外镶河石,内为砌土砖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筹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