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 经典耽美 > 凑合也能过 > 第14节

2017.12.06 收藏数49;总书评:74(里面有些还是自己的回复,哇咔咔);总点击;1568~

第19章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两人晃到桥底,李东耀上车试着发动,踩下油门,车向前蹿了几米,车底下的鹅卵石被突然加速的车轮卷飞,他踩着油门一口气顺着偏斜的河堤冲到路上。张炀不禁感慨,车真好,从那么高飞下来一点事儿没有!他跟着爬上路面,李东耀将车停在路边,降下车窗望着他笑:“好像还能开!”

张炀看着他笑得皱巴巴的脸,忍不住撇嘴。他爬上车,指挥李东耀掉头往前开:“带你去看看溪口的好山好水!”

李东耀说着“得令”,猛打方向盘,非常潇洒利落的掉头,车向前开。车从村里穿过,张炀有一搭没一搭的给他介绍,这家住着一对老夫妻,带着三个小孙子,其他人都在东莞打工;那家住着一个老奶奶,带着两个小孙女,女儿嫁到了铜仁,两个儿子都在温州打工……大部分家庭的情况相似,张炀说了几家后,渐渐失了兴致。

“像三小这样,在家里待着的中年人很少。年轻人更不用说了。大家都去外边了。”张炀总结。

李东耀从他话语听到了惆怅和无奈,他回国的时间不长,对国内的了解仅限于城市。但凭借常识也能明白,没有年轻人的村落该是多么寂寥。

“你听过留守儿童吗?”张炀问他。

李东耀摇头。

“我五岁前就是,我甚至连可以帮忙照顾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张炀慢慢说。

李东耀驶过一间破落的木房子门前,屋门口坐着两个脏兮兮的小孩,辨不清男女。张炀也看到了他们,他盯着他们,一直到车驶过了他还在回头看。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张炀回过头继续说:“不过我小时候还好,虽然没有老人照顾,但有一个好姐姐。”

“如今回想,好像也没吃什么苦。”张炀转头对着李东耀笑。

李东耀最见不得张炀这样笑,明明不想笑。他空出右手,安慰似的揉他肩膀。

车终于驶出村子,眼前是一小块空旷的平地稻田,里面已经插满了整理的秧苗。李东耀问张炀:“那是什么?”

张炀一边指挥他右转,一边回他:“水稻。”完了又补充:“水稻小时候!”

李东耀恍然大悟的点头:“嗯,原来长这样。我见过它们长大后的样子,还帮忙收割过。”

张炀不敢置信:“你还收割过?”在他眼里,李东耀应该属于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

“嗯,大学时有个田纳西州的同学,他家有个大农场。曾经去他家玩的时候,帮着开收割机收稻谷,还挺有趣的!”李东耀说。

张炀哼笑,李东耀听出不屑:“我知道,中国农村和美国不一样,很多地方还是靠人工。”

车驶过一段平路后,路突然开始变得陡峭,而风景也跟之前有了变化,路两旁都是茂密的树林,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林,斑驳的落在路上、车身。车轮碾过松软的落叶层。打开车窗,可以闻到林间好闻的树木味道,听到不知名的鸟叫,叫声清脆悠远,好像从大山的深处传来。

车爬过一段陡坡后,很快又要下坡。车前方的树木渐渐变得稀少,不远处更高更大的山进入眼帘。山跟山之间,是呈阶梯状的水田,从上往下,一直蔓延到山底。有人在水田里牵牛耕作,赶牛的吆喝声在山里传的很远很远;有些人在水田里埋头插秧,时不时抬头吆喝一声,也不知在喊些什么。山景和太阳倒映在水田里,风吹过,荡起波纹来。

李东耀停下车,站在路边用手机拍照。张炀坐在车里,看着山风把他的t恤吹得贴紧背部,背上的肩胛骨顶起两个突兀的点。李东耀拍完了回头,一脸凝重的看着他问:“你插过秧吗?”

等他上车后,张炀撩起裤腿给他看腿上被蚂蟥咬的洞:“都是插秧时,被蚂蟥咬的!”

“蚂蟥?”

“一种吸血虫,可以钻到人的肉里去。”

李东耀倒吸一口气:“听起来很可怕!”

“还好吧,都习惯了!”张炀故作淡定。

“你是为了体验吗?”李东耀问。

“不,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我三岁时就要下田帮忙干活了!”张炀一本正经的继续说:“作为溪口村的小孩,不会插秧是会挨揍的。”

“我们不止要会插秧,还要会做饭洗衣服,喂猪打扫卫生,种菜种玉米种地瓜。大人不在家,这些事情必须我们自己做。不然就没得吃,也没得穿。”

“你知道吗?我上小学时,才第一次有零花钱,五毛钱。我舍不得花,准备攒起来,结果被偷了。超难过的!”

张炀越编越起劲,直到李东耀打断他:“不要说了!”

张炀还故意问:“为什么?”

李东耀没有马上回答,直到车再次驶入山里,茂密的山林挡住了大片日光。远处传来不知是人还是野生猴子的嘹叫,带着沧桑的哭腔,一声接着一声。让整个山林,染上一股悲情。张炀看着李东耀轮廓鲜明的侧脸,一会儿落在光里,一会儿隐在树影里。

“张炀——”过了很久,李东耀终于开口。

“嗯。”

“如果可以,我挺想有个时光机器的。”

“想干嘛?”

“可以回到你的过去,带你离开这里。”

“但是那样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了!”张炀


状态提示:第14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