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 谢大嫂和婆婆谈到辛湖的事,两人都十分头疼。结果, 谢公子回来,还带了个更头疼的话题回来了。
“阿湖他们来的前几日, 大郎救了大理少卿四品大员伍家的姑娘。伍家人对大郎很有些意思, 托了人来打听,他有没有订亲呢。”谢公子说。
“伍家的姑娘,不是前面刚赐给燕王当侧妃了吗?”谢夫人问。
“当侧妃是伍大人的嫡长女, 这个姑娘是他嫡亲弟弟的嫡长女, 其父是外放的从五品知州, 这个女儿留在京里就是为了她说亲。”谢公子答。
这伍家, 兄弟两人看似官职都不高, 但其实都是有实权的。所以,皇帝给燕王搞了这门侧妃, 其实很有点令人看不透。而且另一名侧妃的家世身份还与伍侧妃差不多。毕竟那正妃也不过是有个二品大员的祖父而已,其父亲说的是四品官, 但其实是个闲职, 没什么用处。要按照正妃的家世身份来说,两个侧妃起码还得往下一个等级才正常。
“哦,平时我们与伍家打交道少,不太清楚这姑娘品性如何?”谢夫人嘴里这样说着,但心里却认为这伍姑娘如此身家世配大郎,绰绰有余了。
“这堂姐妹俩年岁相当,都已经十五岁了, 正是成亲的好年纪。但人品如何,还需要夫人多打听打听。”谢公子说。
谢夫人自然满口答应,去打听这姑娘的品性。
安庆朝虽然民风比较开放,女子出门游玩多,但那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能随随便便自由出入。所以姑娘家的品性,还是得靠女人们才能知道。男人们哪里有多少机会与这些待说亲,待嫁的姑娘们打交道。
所谓娶妻当娶贤,家世再好,品性太差也是没人肯要的。
所以,他们夫妻俩,都认为伍姑娘算得上是良配了,现在就等着看姑娘的品性了。但是皇帝虽然给燕王定的正妃,侧妃家世都不算太好,不想给燕王有力的妻族力量,但女孩子的人品却还是很过硬的。毕竟是要当皇子府的女人,总要能上得了台面的人。否则丢脸也是丢皇家的脸。因此,这三名女子,在京里口碑都不错,德才兼备,礼仪风姿都挑不出错来。
伍姑娘有这样的堂姐珠玉在前,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毕竟都是一个祖母养出来的。
因皇帝前面说过三年之后选秀,京里好多人家的姑娘,为了等候这次大选,十四五了还没有订亲。所以伍侧妃与王正妃,都是十五岁,另一名程侧妃也有十四岁了。
谈完了伍家的事,谢公子又苦恼的说:“你也先别露出什么口风来。大郎还不一定同意呢。”
“为什么?”谢夫人与谢老夫人都吃惊的说。
谢公子自然把大郎上次说的事情,说出来了。很显然,大郎没有确切的想悔这门亲,不然,就根本都不会提这事。毕竟才几岁大的孩子,又是乱世中订下的,又没了长辈,这种亲事很难得还能真正结成。搞不好人家女孩子都已经嫁人呢。
“那就只好直接问他了。或者打探一下燕王的态度?”谢夫人说。
燕王虽然表面是一个纨绔,但谁敢小瞧他啊,特别是他们这些近身之人,更加明白燕王的手腕心计。只要他起了争夺的心,就有得玩了。他才不是有些人眼里的粗蛮武夫,只会杀人呢。
只是他明白,皇帝不想让他太强,怕影响到太子,所以他就顺着皇帝的意思做而已。安庆皇帝虽然是先皇帝直接让位给他的。算是正常的新旧交替,但其实大家都明白,先皇这个位子不让不行啊。
安庆帝不想太子与燕王也为了皇位去争个你死我活,所以只得打压燕王,好叫太子能顺利上位。但他这个作法,却实在不太妥当。可能是因为皇帝当安王时太过于隐忍,坐在皇位上几年后,性子有些自大起来了。
燕王之事,皇帝身边的近臣肯定有提过更妥当的做法,但皇帝却偏偏搞了这几招,令大家都傻了眼。就连太子,只怕也不愿意看到皇帝这样对燕王呢。
一家人在感叹燕王之事时,燕王却又搞了一出荒唐事。这天晚上燕王一时兴起,居然花重金竞下了一位勾栏头牌,一夜fēng_liú后,居然请皇帝给她个名份。举朝上下都哗然了。这事自然令他的三们准岳父王大人,伍大人,程大人脸上都无光的很,在上朝时三人都抬不起头来。
所以,一下朝燕王就被皇帝叫到宫里去责骂了。
“你多少要给王妃一点脸面,天天这样荒唐,她没嫁过来,就怕已经对你死心了呢。”皇帝很是苦口婆心的劝道。
儿子不问正事,他满意了,可儿子天天花天酒地的瞎胡闹,他又闹心了。现在燕王来越来越无所顾忌,府里已经莺莺燕燕一堆了,还搞个头牌回府,正儿八经的说要讨个名份,真是令皇帝恨不得当场就给他几耳光。王爷的后院也是有定例的,可不是想给谁就给谁的。
“脸面,她有什么脸面?与两个身价不比她差什么的侧妃同时进门,还有脸面吗?”燕王一句差点把皇帝的脸都问青了。
这事真是皇帝办得不对,哪里有王妃与侧妃同时进门的。还与两个侧妃同时进门。别说正妃脸上无光,就是两个侧妃也不爽的很,谁乐意和别人一天进门,连新婚夜都要和别人分享一个男人啊。
只怕,王大人,伍大人,程大人心里都快要呕死了,只是碍于皇权不敢吭声而已。
皇帝青白着脸,指着燕王,好半天才顺过气,还想骂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