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出发, 花了五天才到了芦苇村。众人热情欢迎他俩, 虽然离开的时间也不算太久, 但辛湖的变化还是蛮大的,甚至有人都不太敢认他们了。特别辛湖, 她自打离开了芦苇村就没有再回来过了。大郎反倒还回来过。
“哎哟, 难得回来啊。这次回来,可要多住两天。”有人打招呼。
“那可不是。”大郎笑道。
他们家的房子一直都让胡大嫂他们照看着, 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两人才放下了行李, 胡大哥就匆匆从地里回来了。
“哎, 回来了啊。你们家的房子虽然还能住人,但家里总不能烧饭,就到我们家去吃饭吧。”胡大哥摸着满头的汗水, 急切的说道。
喊他俩去吃饭的人, 很多。这里受过他们的恩惠的人不少, 难得他俩回来一趟,大家都恨不得直接拉到自己家去。但因为胡大哥这家也算是最早和他们有关系的人家, 有份患难真情在。所以, 他俩就先去胡大哥家吃饭了。
胡大嫂是个麻利人, 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这几年他们家的生活倒是挺不错的, 毕竟占着来的早,家里的土地相对来说多,而且还可以与阿志阿富相约去打个猎什么的再贴补一下, 这三户互为亲戚,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阿湖啊,你先坐会儿啊,今天可得让我好好做几个拿手菜来招待你们。”胡大嫂说着,开始在灶房冬冬的大操大办起来。
胡大哥笑了笑,又去捉了一只肥母鸡,麻利的杀了,说是要炖个汤给他们吃。虽然家里腊肉腊鱼什么的都有,胡大哥却总觉得太简陋了些,又拿着网要去打鱼。
阿志和阿信却各自拿了些家里的好菜过来,他们的妻子也过来给胡大嫂帮助做饭,说是:“咱们三家一起招待大郎和阿湖,人多也热闹热闹。”
“这个主意好。”大郎笑道。
胡大嫂她们三个女人在家里忙活着,大郎辛湖就跟着阿信阿志在村子里转悠。顺道拉拉家常,了解一下村子里其他人的生活状况。
“现在村子里,大半人家的生活都还不错,要说最艰难的,就是那后头来的,又没有什么地,家里人口还多的。”阿志说。
“可不是,别说芦苇村了,外面几条村,还有更穷的人呢。毕竟这周边也就那么多资源,人多了就比不得当初我们可以随便去打猎,随便捕鱼弄莲藕粉等等,都可以赚钱。穷人多着呢。不过再怎么说,还真没有穷到一年到头吃不饱的地步,也算是比其他地方好了。”阿信说。
“哦,那有没有人肯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过日子。就象我们当初在这里落户一样。”大郎直言道。
“肯定有啊,人挪活,树挪死,在本地过不下去了,哪有不乐意出去的。前头我都听说,朱家的想把两个半大的孩子送出去当学徒呢,他们家孩子多,嚼用太大,很是吃不销。”阿志想了想,说。
“那个外头姓张的那家,比朱家的境况还不如呢,我去打听打听,看他们乐不乐意走。”阿信说。
“行,你们回头去问问。如果乐意走,就跟我们走。多几户也要的。”大郎说。
“是去帮你们做生意吗?合家一起走?还是怎么着?”阿信问。
“也一样种田,就是要自己开荒,当然是合家一起走啦。”大郎答。
“那边条件好吗?”阿信又问。
“其实比芦苇村这边还要稍微强点,就是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那边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刚开始两年总是很辛苦的。”
“那要我们去吗?”阿志问。
“你们在这里过得好好的,愿意跟过去吗?”大郎有些惊讶的问。
“你们既然要再弄个村子,肯定需要人多,再说了,我们两家,日子虽然比别人家强些,但这几年,家里孩子越来越多,以后孩子们嫁娶也是大事。要是那边还能更好的发展,咱们当然愿意过去啊。”两表兄弟说。
“行啊。有你们两家的话,我就更放心了。因为我和阿湖也不能长期在哪边。得有个人主事。”大郎开心的说道。
“那就说定了,我们两家都过去,大哥他们就不去了,毕竟他们年纪大了,比不得我们年轻身手好。另外两户如果不肯去,我们再去找两户。”阿信说。
“好,这事就交给你们了。再问问,其他人乐意过去也行。”大郎说。
谈好了事情,家里做饭的也差不多可以吃了。
胡大哥家房子宽敞,他们两口子只有两个孩子,一女一儿。
堂屋里摆了两桌,几个男人们坐一桌,辛湖他们几个女人坐一桌。三家的孩子全聚在一起了,加起来都快十个了,满满当当的也坐了一桌。最大的不到十岁,小的才一两岁,热闹的很。
不过,三家人对孩子的教育还算不错,孩子们都比较听话,没有哭闹的,各自端着碗,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这满满当当的一桌子菜,鸡鸭鱼肉蛋样样都有,就算是过年,估计也没这么丰盛过,孩子们吃得满嘴是油,个个都只顾埋头苦吃,没有人闹。
辛湖看到这么多孩子,心里突然又有些羡慕他们了,虽然人家过得很普通的生活,但一大家子也热闹的很。在现代难得见到哪家有这么多孩子了。
对于他俩成亲的事情,基本上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因为芦苇村有些生意还是通过他俩在做的,所以陈家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些。自然而然的,就有人问到他俩生了孩子没有。
“还没呢,一直聚少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