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天的乡试里头拿个好成绩,另一方面郑重的将媳妇和他还没出生的孩子拜托给爹娘。
“儿子这回离家,最早可能九月十月才会回来,爹娘在家千万保重。”
吴氏本来没多难受,听卫成这么说才感觉堵,她四十多的人,已经走过半辈子什么风雨都见过,嫌在儿子媳妇面前抹眼泪丢人,她忍下来。“别磨叽了,这回出去还是好好读书,也别往家里送钱了,你出去考试不要盘缠啊?自个儿拿着听到没有?”
卫成点头答应下来,说:“等蜜娘生了记得给我来封信。”
“放心,你是砚台他爹,忘记谁都不能把你忘了。”
“蜜娘要来府城就六月中旬动身,到了直接来官学这边,让人给我报个信。”
姜蜜点头说记住了——
上府城,去官学,找相公。
她把话重复了一遍,卫成听着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样,该说的都说好了,他准备出门了。
作者有话要说: ovo
第35章
卫成离家时, 天还稍稍有些冷,又一旬, 附近这片就暖和起来,农家人陆续脱掉厚实冬衣,换上单层的春衫, 准备春耕春播。卫家这边, 几个爷们身上带火,加上成天在外头走动干活, 外头刚开始转暖他们就把棉袄脱掉了。女人们多捂了几日,尤其是两个孕妇, 生怕脱得太快着了凉,眼看着桃树上都长出花苞,跟着桃花都要开了,她们才彻底把棉袄脱掉。
姜蜜嘟哝说再穿几天能上火。
吴氏拿着她换下来的棉袄准备去洗,不小心听到这话,还飞了个眼刀过去:“开春之后时冷时热的,衣服脱得太快最容易生病,宁肯多捂两天, 你怀着孩子不能着凉。老话说春捂秋冻没听过啊?”
“娘说得对!我就是人年轻啥都不懂, 没您压阵早出岔子了。”
吴氏爱听人说好话,你捧她她就高兴,又有一说伸手都不打笑脸人,姜蜜这么一改口,吴氏就舒坦了, 反倒理解起媳妇来:“钱氏她没心教你,有些事你不知道也正常,再说这还是头一胎,我原先怀老大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摸黑抓瞎,只要这胎生下来,以后再怀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说话间吴氏已经把皂荚拿在手上,准备往池塘边去。
下院坝之前她又想起来:“三媳妇你整个冬天活动不多,开春之后就在咱家门前走走,吃得好又老是躺着坐着不活动怕不好生,本来生头胎就麻烦。”
吴氏说完端着木盆走远了,姜蜜扶着她八个月大的肚子,慢慢走了几步,边走边在心里默念三字经。
过个年时间还是短,卫成只来得及把三字经讲完,百家姓和千字文都还没说到。姜蜜从开始学,每天都有温习,她记得很牢,这会儿一边默念还分了点心思出来惦记远在府城的男人。
卫成过完年就走的,应该早就到学堂了,照他一贯的做法,到了之后会先把东西放好,然后铺一张纸,提笔给家里人写信保平安。按说这封信该送到了,还没到是不是商队在路上耽搁了?
姜蜜是算着过的日子,早两天她就在等卫成的家书,还没等来。
这天还是没有收到,之后又过了几天,等镇上学塾旬休,万同窗才拿着递到他这里来的书信,替卫成跑了一趟送去后山村家中。他过来的时候吴氏拿着菜刀在剁猪草,姜蜜刚从鸡圈那边出来,准备坐下歇会儿,就看见这人在院坝下。
“是不是有我相公的信?”
“没错,应该是卫兄写信回来给你们报平安的,叔婶儿呢?在家不?”
吴氏听到说话声了,她把刀放下,跟了出来。出来一看果然是万小伙儿,她边招呼人上来,边让姜蜜去烧点水给他泡碗茶,自个儿擦了擦手就要往地里去,准备把老头子喊回来。对于留在后山村这几人来说,卫成从学堂传回来的家书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每次算着时间差不多了,三人心里都盼着,收到之后他们更是能高兴好几天,这几天内做什么都有劲儿。
等婆婆去传话的时间里,姜蜜烧了一瓢水给万同窗泡好茶,茶泡好她就搬着条凳在几步远坐下。
万同窗看着她这肚子,都想提醒说小心点,“几个月了?”
“八个多月。”
“那该生在四月间?”
“估摸四月底。”
“到那时卫兄喜得贵子,得好生请我们喝上两碗。”说着他自己都想起来卫成今年秋收前回不来家,就抬起手拍拍脑门,“看我,都忘了今年还有乡试,届时卫家双喜临门,光摆酒不够,咋说也得摆个流水席!”
姜蜜听着也就是笑,怎么答嘛?
乡下地方生儿子是会摆酒,生女儿不兴,她现在也不知道是男是女。至于说双喜临门,另一喜总归是三郎中举,眼下也不好说。
姜蜜答不上,回来的吴氏给了准话,说要真是双喜临门,当然得摆个流水席好生热闹一番!
姜蜜就要站起来让出条凳给婆婆吴氏,吴氏摆手让她坐好,别乱动,挺着那么大肚子呢。姜蜜笑了笑,问:“爹是不是在最远那块地上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