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事父至孝”的东风,将叶青程颍川叶氏这一辈中排行十七的身份彻底定了下来,同时落定的还有叶青榆的嫡子身份。
日子就进了腊月,叶守义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不舍得的回了京城。
叶青程被逼着在床上躺了三天后,第一次和叶青榆一起出现在暖阁,为的自然是叶青殊当初的承诺。
“好在女儿自问学问虽比不上父亲,教教榆哥儿却还勉强够,不如便将暖阁收拾出来,女儿亲自去教榆哥儿,也是我作为姐姐一番怜他之心”。
暖阁早就收拾好了,四周屋角各放着一个暖炉,烘的整个暖阁温暖如春。
叶青殊双手拢在暖袖里,坐在靠南的一张书桌旁,见二人来了,起身向叶青程行礼。
叶青榆亦低头向叶青殊行礼,他翻过年就八岁了,该懂的差不多都懂了,自然知道叶青殊这番“怜他之心”不过是个幌子,为的是他凭空出现的十七堂兄。
因此,行礼过后,便自觉在另一张书桌坐下,取了笔墨纸砚摆好,练起字来。
叶青程也取了笔墨纸砚摆好,芳菲取了温水倒于砚台之中,执起墨块慢慢磨了起来。
叶青程不动声色扫了芳菲一眼,又扫了低头练字的叶青榆一眼。
叶青殊知道他在看什么,也不点破,嘴角却含起了笑意。
芳菲磨好墨退到一边,叶青殊挥挥手,芳菲行礼退出暖阁。
叶青殊拿起逼着叶守义亲自写的字帖打开,摊到叶青程面前,“十七哥昨日想必已经认真揣摩了,馆阁体乃是科举入仕安身立命的功夫,要求乌、方、光、大,方能体现气象博大,笔势恢弘之美”。
“父亲的字乃是时下馆阁体中最受人推崇的,以规整圆融为特点,更趋圆润秀美,十分适宜十七哥临摹,十七哥从今天起,每日早晚各摩上一个时辰,不出三年,当有小成”。
叶青程点头,叶青殊做了个请的动作,叶青程从笔架上取下一只狼毫笔,学着叶青榆的样子蘸了墨汁,握起——
143 书青程(二)
他的手极稳,神色认真而肃穆,唯有紧紧抿起的唇能泄露出他此时心中的激动与惶恐。
他定了定神,方重重落下一横,叶青殊走到他身边,“十七哥,你写字时要让无名指往外顶,与中指、食指和拇指一起带着毛笔走,小拇指不动,这样落笔才能稳,不会显得字迹轻浮”。
叶青程本就是聪明绝顶之人,叶青殊稍一点拨,他来回试了几回,便掌握了诀窍,再落笔便比第一次好了许多。
叶青殊笑着赞道,“还是十七哥聪明,我当初光是学握笔就学了三四天”。
叶青程双耳微烫,垂着眼睫根本不知该如何应对这般打趣的话。
叶青殊也不再说,就站在他身边一点一点的纠正指点,期间若是没了墨,叶青殊便亲自执了墨块为他研墨。
大约半个时辰后,叶青殊便笑道,“十七哥便按着我刚刚说的练吧,大约再练半个时辰就歇了,不可贪多,到晚上再练”。
叶青程点头应下,叶青殊便又去看叶青榆写字。
叶青榆见她踱过来了,笔下一顿,一滴墨汁落了下来,坏了一张写了一半的大字。
叶青殊蹙眉,“练字讲究的是执心端正,气定神闲,如今不过是我靠近了些,你便心浮气躁,这么多年的字练到哪里去了?”
叶青榆忙搁了笔,起身行礼,“谢五姐姐教导,我日后必修持自身,戒浮戒燥”。
“坐下吧,继续写”。
叶青榆又坐下继续练了起来,叶青殊站在他身后,不时出声指正点拨,待他与叶青程无二。
叶青榆原本只当自己是过来做陪衬的,不想叶青殊竟真的是要指点自己,心中惊诧至极,只他刚被叶青殊斥了一顿,不敢表露出来,只越发用心写字。
听着听着,他就发现叶青殊话虽不多,却句句点在点子上,不过小半个时辰的功夫,他的字便进益了许多。
不说府中的夫子及不上,连叶老太爷也没有她这般精准的眼光。
往日叶老太爷和叶守义夸赞叶青殊聪慧,叶青梧、叶青松几个大些的哥儿颇不以为然。
明面上不敢同叶老太爷和叶守义争辩,私下里却经常议论,一介闺阁女儿再聪慧能聪慧到哪里去?不过就是内宅一些小手段,小聪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