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 虐心耽美 > 经伦论 > 第十三章、绝对物质
界面,以及知识结构点。在这四个点上可以看到物质思维与存在的高度统一,同时也预示着物质的重生性,因为再过一点就是物质的泯没点,所以在这里即是物质的基础点也是消没点。

0、1、5、10这四个数字运用到哲学理论上就是“虚无(精神)”的极点与“物质(存在)”的极限,在这四个点位上,“虚无(精神)”与“物质(存在)”都必定,肯定存在的,就是“绝对精神”与“绝对物质”存在的基础点。

这就是事物进程到“二”,可以越进到“五”的道理。因为在“结于五”这里,物质的状态是以“绝对理性”与“绝对物质”绝对存在的。

五是五种物质圆满于五的结局,五是五个棱锥互为生助又互为牵制的结果,可以形成一个圆形物体,滚动发展。五又代表五种不同的元素。归结到人事就代表人类的五种性格,人不但要有刚毅的性格,还要有耿直的秉性,同时还要有圆润的聪明,又需要火烈的威风,更需要大地一样的包容,宽宏大度。

虽然五行生克论得不到西方人的认可,但是就现有的知识结构而言,五行生克论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之一。

五行生克论高度统一了唯物论的思想方针,为唯物论思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世界知识架构而言,五行论无疑是最完美的概述了物质多种元素存在的科学性,是文化传播知识的概念性结论,五行论最科学的概述了物质结构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这一现代科学结论。

中国人用西方金、东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五种元素总结性的概述了物质结构的多元性,可见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要否定中国人的一切知识,单纯的以西方人的知识结构验证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不能因为中国传统思想失去形而上的地位就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五行生克论就是唯物论的形而上,是唯物论的上层建筑。五行生克论涵盖着唯物论一个重要的命题。由于唯物论受理论原理的限制,在唯物论的理论框架里是没有客观世界的,唯物论的视角只能看前面与后面,背面与反面,唯物论只存在直观思维与反向思维,以及辨证思维。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唯物论不存在容观意识,因为你站在一条直线上看问题,只存在直观意识,你看到的是直线上的对方与反面就不可能产生客观思维,你只能产生直观思维、反向思维,以及辨证思维。

客观思维只在三元论中产生,因为站在三点看世界,以第三者的立场看问题就不是唯物论者,你只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看问题,你产生的思想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因为你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看问题,就必须从自己的意识出发来看待第三方的问题,意志必然在事物之前存在,你就必然是唯心主义精神在作祟。这就是事实真理,不受意识理念所左右。

所以说三元论是唯心论的基点,而五行论就不是唯心论的全部世界,五行论的理论框架就是唯物论,因为当五个棱锥立于物体表面时,五棱锥的支点不受客观存在的支配,完全是物质条件的首先满足,五行论的首要条件就是五棱锥物质条件的首先介入,没有五种物质的先决条件就不是五行论,所以说五行论是“绝对物质”论。

因此上讲,五行论是二元论的上层建筑,五行论是二元论的升华,也就等同于五行论是唯物论的上层建筑,是唯物主义精神的形而上。

既然五行论是唯物论的形而上,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全面了解五行论。

五行论产生于《易经》,形成于春秋时期,真正形成理论体系是在汉代中晚期。五行论的组成要件是就是西方金、东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其中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反过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此循环往复运动着。

由于物质内核存在生克运动,这就有了一种物质的能量是此消彼长的能量守恒定律,当物体以五个棱锥立于物体表面时,五个棱锥必有一个支点,而围绕着这个支点就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哲学原理,就是物质之间存在的隔位制衡机制。

我举例来论证一下这个道理的合理性,我们以金为支点,在金的周围环绕着水、火、土、木,我们知道它们之间既存在相生的关系也存在相克的关系,如果金要去克木,木生的火必来救援,火可克金。如果火要克金,金生的孩子,水必赶来救援,因为水可克火。如果木去克土,土生的孩子金必赶来救援,因为金必克木。如果水要克火,火生的孩子土必赶来救援,因为土克水。

这就形成了一个隔位制衡的循环机制,这个道理是每一个唯物论者都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监督机制不可以是直接干预的机制,因为直接干预是必削弱被监督方的力量,打击被监督者的积极性,但是隔位制衡机制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是隔位制衡机制是在克人克自的基础上进行的监督制衡机制,比如金克木,在金克木之间存在着火,火亦有监督制衡金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当你监督制约别人的时候,在你的后面还设置一道监督你的机制,监督是互相的,一道循环一道,循环往复,滚动发展,不致于任何一方超越制度的界线,而成为不受监督的人。

这就是二元论的升华到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绝对物质--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