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将还未使用的少量7.62毫米子弹拆开,利用自产的火药替代原来装填的起爆药和发射药,在现代武器以及同样口径的、仿自苏联莫辛纳甘m1944式步骑枪的自产步枪上试用、检验。当然,这个试验也同样可以使用复装子弹进行。
于是,在十一月初一,上次参与火炮试验的所有兄弟又一次齐聚“凉园”南区,准备参加新型火药的应用试验。
首先进行试验的是复装弹,机械科和武器科总共复装了二十发5.8毫米步枪弹和二十发7.62毫米机枪弹。出于安全的考虑,对这两种弹的试验都采用长绳远距离牵拉的开火方式。参加试验的钱远山将95式步枪固定在一个专门为此次试验打造的铁架子上,将一根长绳系在了步枪的扳机上,然后拉着绳子的另一头退到了一块钢板的后面,用力拉了一下绳子。就听“砰”的一声响后,95式步枪的枪口处喷出一股硝烟,距离步枪大约五十米的一块薄木板做的靶子也轻轻摇晃了一下。
在略微等待了几秒钟后,钱远山从钢板后面走出,先到95步枪的旁边观察了一下枪身,见没有什么异常,便来到靶子前查看。就见薄木板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小洞,显然是被子弹击穿造成的。于是,钱远山向在钢板后的其他兄弟招了招手,示意大家都过来看看。
众人看到靶子上的清晰小洞后,一个个都很高兴,因为这个小洞意味着自制的起爆药和发射药可以使用,大家离更先进的火器又进了一步。
随后,在钱远山的操作下,先是将剩余的十九发5.8毫米子弹打完,在确认用作试验的95式步枪没受到什么明显损坏后,又用那挺并列机枪打了二十发的7.62毫米子弹,同样取得了成功。
不过,复装子弹在现代武器上的初步试验虽然成功了,但无论是武器科、机械科还是化工科、军事部,都不再打算进行更大规模的相关试验。因为刘文东非常清楚自己生产的火药与前世现代化兵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对不在一个档次上,频繁使用现代武器进行试验,肯定会对现代武器造成损伤。如果因此使得宝贵的现代武器失去效力,那损失可就太大了。所以,在进行了总共四十次射击后,试验便转到用自制步枪进行试验这部分。
自制步枪试验比现代武器试验的规模大得多,光使用的步枪数量就有五支,另外改装7.62毫米子弹有一百发(这是军事部和保卫部能够接受的最大数字),复装7.62毫米子弹有三百发。试验由军事部和保卫部的兄弟轮流上阵拉动长绳,分别在五支步枪上进行了一百发改装子弹射击试验,和三百发复装子弹射击试验。“砰、砰”之声在“凉园”南区响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时分才停下来。
众兄弟对试验的结果还算比较满意,首先是那五支步枪在每支平均射击八十次的情况下,没有出现炸膛、裂纹等现象,说明自制步枪的结构强度还不算太差。其次,第二部分试验总共射击了四百次,其中三百八十五次是一次击发成功发射,十二次两次击发成功发射,剩下的十几次要么是击发两次或两面三刀次以上才发射,或者干脆就是臭弹。从比例上来看,这种一次击发成功率还是可以接受的。
随着射击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军事部和保卫部的心眼儿又活动起来了。在委员会做出化工科全力进行这两种新型火药的生产,并加紧研制新型炸药的决议后,徐绍安、钱远山、曾志林等人便趁机向委员会提出,希望武器科能够在生产前装火炮的同时,为这两个部门生产一定数量的自制步枪和复装子弹,以便两个部门的成员可以尽快适应这种新式武器,为将来换装打下基础。
或许是当天的试验取得成功后心情很好,又或许是考虑到不能总是不给自家兄弟面子,所以李俊武、周磊等人对徐绍安、钱远山、曾志林等人这次提出的,又有些喜新厌旧的要求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进行批评,而是经过讨论后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决定为他们制造二十支步枪和六百发复装子弹,用于手下兵士的适应性训练。
不过,为了能够更加适合在这个时代使用,武器科在生产这二十支步枪的时候,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将原来参照的苏联莫辛纳甘1891/30步枪ii型。后一种步枪无论是全枪长还是枪管长都超过了前者,配上刺刀后,更有利于在弹药用完或者没有时间再装填弹药时与敌人进行白刃战。
根据武器科的提议,这种即将生产的步枪被委员会命名为“五五”式步枪。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年是西元九五五年,命名为“五五”式符合前世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一年是辽应历五年,同时又借“五”与“无”谐音,说明这是穿越团队自制近现代武器“从无到有”的一次突破,是两个五凑在了一起。
这个型号名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因此不但是新型步枪,就连之前定型的前装火炮也被命名为了“五五”式,以表明其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