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夜包拯要出门去探究竟无果,很是闹了大半夜,公孙策忍无可忍,干脆叫展昭点了他的睡穴,估摸着怎么说他也要睡上个一天一夜才放心的来见庞统。公孙策知道现在是大宋最紧急的关头,包拯绝对不能出事,他要出事了,赵祯就等于失去了左膀右臂,大宋就等于失去了主心骨。虽然公孙策不太待见赵祯,但为人臣者,公孙策怎么也得为自己的君王考虑考虑。

公孙策来了之后,庞统的负担果然轻了不少。公孙策真不愧是大宋第一才子,处理起军务来比庞统原来的军师不知强了几倍。庞统的副将都在议论纷纷,说是庞将军这次可捡到,哦不,是收到了一个宝贝。

但是这个宝贝现在的状态有点不好,或者说,很不好。公孙策天生身子虚,平时在家都是各种补品养着,粗活有下人做,自己只负责读书写字,所做过的最重的活就是制扇了。来京城后,经历了一堆变故,之前病了一场,身子骨就有些不好了。况且这军营不比别的地方,各种血腥味汗味混杂的,差点没把公孙策熏死。再加上前线正打战呢,各种紧急军报需要处理,他恨不得有个三头六臂来帮自己。

庞统既然同意公孙策作军师,也是真的就把所有军务交给他,自己则领兵作战,不再过问军中事物,一切听从公孙策指挥。日后庞统回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对公孙策那么自信,认为有他在,就可以把自己放心的交给他了。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心心相印吧。

皇宫里的赵祯听说了庞统前脚刚刚拒绝了自己送给他的军师,后脚就接受了一个军师,开始很不是滋味。后来再听说那个军师就是之前的朝元公孙策,心里头更是百味交集了。再以细思,似乎明白了什么,顿时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这些个大人物们复杂的心思展昭看不懂,展昭只明白,自己不再是一个小沙弥了——就在汴京兵变的第一天,自己的师父衍悔大师把他招去,对他说:“展昭,你也长大了。武艺,你也学得差不多了,佛理,你经历多了自然就悟出来了。你走吧,相比相国寺,这天下更需要你。而你,也需要一个能展示自己的天地。”

展昭对自己师父的话一向是言听计从的,闻言也没说什么,只是认认真真地向衍悔大师磕了三个结结实实的长头,带上自己的巨阙剑,走了。

从此,世间再也没有戒色小师父,多了一个南侠展昭。

当然,现在的展昭还不是南侠,只是包拯和公孙策的私人护卫。

公孙策听闻展昭还俗的事后,也没说什么,只是托人给庞统带了一句话,说是让展昭带一支奇兵,趁深夜去偷袭敌营。庞统只回了一个字:好。

展昭不过初出茅庐,就担当如此重任,开始公孙策还担心他收下的兵会不服管教,后来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庞统给展昭的兵不是别的什么,而是自己的亲兵,是自己当初从霸州带回来的那几千人马中的一队精兵,共有两百人,个个都是十里挑一的好兵,只服从庞统的命令。庞统叫他们听公孙策的安排,没有一个人说不。

当夜展昭就率领这两百人偷袭刘淼,那刘淼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早有准备,在他的住宅附近,埋伏了百来号的弓箭手。可想而知,这场斗争,并不轻松。事后公孙策不止一次问展昭当夜是如何得胜的,展昭却只是微笑不回答。但公孙策知道他的笑容后面藏着意义深重的东西,比如说死亡。

展昭自幼就被教导我佛慈悲,出家人慈悲为怀,他从不杀人,也见不得别人杀人。可是这一次,他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人被弓箭射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看着自己将手中的剑刺向同为宋人的敌兵的胸膛。这一夜的记忆对他来说是不可泯灭的痛,尽管他代表的是正义之师。

第二天鸡鸣时展昭带着残余的士兵和刘淼的人头回来,还未进军营整个人就跪倒在公孙策的面前。当公孙策看到展昭眼角滑过的泪水时,他什么都明白了:展昭并不是身体累了,而是心累了。他并没有说话,只是抱了抱展昭。

那剩余的亲兵被重新组织起来,不多不少,正好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人,后来成了庞统的飞云骑。

后话先不说,话说展昭带回刘淼的头后,公孙策心中一阵欢喜,他知道,得胜的机会来了。刘淼是这次叛军的主帅,擒贼先擒王,主帅一死,手下的兵自然就散了,大宋自然会不战而胜了。

公孙策预料的没错,刘淼死后,手下先是奋力反抗了一阵子,就渐渐萌生了退意。毕竟叛军大多是西夏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与大宋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他们没必要为一个已死的宋人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第三天傍晚,西夏军宣布投降。庞统很清楚地记着,那天的残阳如血,却把自己照的很暖很暖。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章

公孙策再次见到庞统,是在两年后的大漠。

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事,譬如包拯在最辉煌的时候莫名被贬,譬如展昭被封为御猫并遇到了白玉堂,又譬如公孙策忽然沐浴圣恩被封为大宋最年轻的礼部侍郎。

就在公孙策上任的第二天,他就被皇上秘密的召到宫中,密谈了一个下午之后,他马上收拾行李,匆忙交代了空青看家,就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了开封府(展昭当时还在陷空岛)。

至于那天下午赵祯到底和公孙策说了什么,目前还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