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广武山北,一条人工运河水道自西北向东南延伸河与长江两大水系连为一气。东南的稻米粮船,便沿着这条水路绵延而上,供给着中原和关中。这条水路在秦汉之时大大有名,直至今日,在象棋棋盘之上还能够看到它的名字。这条河便是汴河,也就是千多年前一笔把中原大地划分成楚河汉界的“鸿沟”。
此刻,就在黄河与汴河交汇之处,在因两条大河水势冲刷而隆起的高坡之上,却有一行人两辆车正在沿着河口缓缓而行,走在正中央的两个人当中,其中一个是气宇轩昂的男子,另外一个则是须发皆白的垂垂老翁,两个人一面缓缓走着一面一面琐碎地攀谈着。
“……民夫是足够的,只是李相那边物资材质却永远是个不足数,要加快进度,光靠木锨不是法子。没有铁制的家伙,人力便要废上三到四倍。这种天气上着冻,没有足够的药和酒,不敢催着民夫下河做工,可是若是再不加紧,春汛一来,这入口处的河床最少又要高出三四尺,这一冬的劳碌,便算白搭了……”
那老翁听得连连点头,转过头想了想,道:“年年掏泥沙,是个笨法子,开个导流的渠,向东南斜着穿出一里多地即可,将入口这段两边垒起来,一鼓作气掘下去两丈到三丈,十年内便不用年年清淤了……”
那男子苦笑道:“令公,你说得好不轻巧。如许大的工程,钱粮耗费起码是现在地四五倍,李相那个瓷公鸡如何肯点头?”
那老人,正是当朝首相冯道,这男子乃是负责疏通汴河河口的前水部郎中袁述。
冯道听了袁述的话,半晌没有言语,朝廷新立不久,财政捉襟见肘。袁述所说的并不为无因。他心中也暗自叹息了一声。却没有再多说话。
一阵密集的马蹄声自西面传来。周围的护卫们顿时警惕起来。
远远地,沿着黄河的堤岸,一行二十多骑奔驰而来,马上的人均身着青衣皮甲,俨然是支军队。
汴河与黄河交汇处乃河防巡检区,属于京都右厢都巡检司地巡察范围,普通兵民是不能够靠近地。而这一行人地服色与京都禁军迥异。马匹高大彪悍,竟然能够透过巡河官兵设下的哨卡来在这里,显然绝非寻常过路之人,连冯道都不禁暗自诧异,不知道来者究竟是何方神圣。
李文革也已经看到了冯道等人,他的想法也一般,河防重地,能够随意地进来溜达转悠的绝非等闲之辈。这些人的穿着虽然不起眼。却是简单中别有一番精致的感觉,领口大多都是圆领,可见均有官职在身。绝不是一般的庶民百姓。
他打马前行,来到这一行人面前,勒住马头抱拳道:“各位辛苦,请问这便是汴河河道与大河交汇之所了吧?”
他身上没有披甲,外面只套了一件紫色地战袍,这颜色便已经表明了他的身份。
三品以上才可以服紫,而有资格穿着这样服色的外官,只有各州的刺史或是节度使。
冯道是奉制“三日一至中书门下”的闲居宰相,平时又极少留意地方藩镇的情况,因此一时倒也不能断定李文革究竟是哪路神仙。当下并不作答,只拿眼睛扫了袁述一眼,袁述会意,抱拳道:“承相问顾,正是此地!”
李文革纵马上了河堤,看着已经高高隆起的河床,皱着眉头沉思起来。
他倒没有去看汴河的河口,在他生活地年代里,由于三门峡水库地修建,使得黄河下游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洪水而是断流。但是此刻当他看到宽阔广袤的冰面中央那条银亮湍急地水带,又看了看自己驻足处泥沙淤积起的河床,终于体会到了所谓“悬河”的概念。
他将脸转向袁述,问道:“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呼?现任何官?”
袁述看了看冯道,冯道微微颔首,他方才答道:“在下袁述,现任通判孟州,兼判河曹,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李文革急忙又是一抱拳,朗声笑着道:“在下是延州节度李文革,失礼了!”
原来是此人……冯道心中微微一惊。
李文革进京献马陛见的消息,早便从邸报上读到了,不过他不沿着驿道直趋京师,绕个大跑到黄河边上来作甚?
袁述躬了躬身子:“是下官失礼了才是,请节帅见谅!”
李文革下了马,摆着手道:“袁大人客气了。这么冷的天气大人还在巡视河工,实在是令人钦佩,在下晓得,下游万千黎庶的身家性命全在大人掌握之中呢!”
这具恭维话说得袁述胸中一暖,笑道:“河曹办的便是河事,本职所系,节帅过誉了!”
李文革打量了一番冯道,躬身道:“这位老先生,如何称呼?”
冯道笑了笑:“山野村夫,便不劳节帅询问了!”
他不肯说,李文革也不好再问,不过看样子这老人的地位犹在袁述之上。他回过头看着黄河的河面,有些担忧地道:“袁大人,这河床子高处这许多,夏汛来时,不会决口么?”
袁述愣了一下,笑道:“节帅过虑了,大河夏汛水位虽然高,然则自下游两百余里处澶州商胡分流,水势一分为五,最后汇作三路入海。五路分流,再不会出事的!”
五路分流?李文革顿时感觉头有些大。
这个时代的黄河下游,和自己那个时代似乎大大不同啊。
他点着头道:“惭愧,原来如此!”
冯道看了他一眼,笑问道:“这位节帅有何见解,也不妨说来听听!”
<